• 首页
  • 关于杏宇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你的位置:杏宇娱乐 > 业务范围 > 13岁上大学,17岁进中科院,20岁被劝退,其母怒骂:你怎么不去死

    13岁上大学,17岁进中科院,20岁被劝退,其母怒骂:你怎么不去死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6:00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    曾几何时,“神童”这个称呼在人们心中总是带着些许神秘与仰慕。

    不过,这种仰慕背后,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被人知的苦楚和无奈?

    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
    他叫魏永康,被人们称为“东方神童”。

    他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。

    母亲是一位辛勤的百货公司收银员,父亲则是一位因战争受伤的残疾军人。

    母亲对他寄予厚望,魏永康尚在襁褓中时,就开始教他识字。

    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,魏永康逐渐长大、成才。

    2岁时,他能识得上千字;

    4岁时,他就掌握了初中的全部知识;

    8岁,其他同龄的孩子还在上一、二年级的时候,他已经开始上初中了;

    12岁时,他就能拿下数理化竞赛一等奖;

    13岁时,直接上大学;

    17岁的他,进了中科院连读硕博!

    然而,天才的光环背后,是母亲无微不至甚至过度的关怀。

    他的生活完全被母亲包办,穿衣、洗漱,用餐、学习,每一个细节都由母亲亲手准备。

    虽然他的学术成就耀眼,但他没有一点生活自主的能力。

    在媒体的曝光下,魏永康的名声不断扩大,各种竞赛奖项接踵而来。

    13岁那年,魏永康考上了湘潭大学。

    为了照顾儿子,让他专心搞学业,母亲居然放弃工作,全心全意陪读。

    她从未让魏永康自己做过任何家务,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教给他。

    日子一天天过去,魏永康的生活技能以及社交能力一点点退化,直至完全消失。

    在学术上,他能够轻松战胜大多数人;

    但在生活自理方面,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“白痴”。

    在中科院学习的日子里,魏永康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,无法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,最终被学校劝退。

    当母亲赶到北京时,发现他的宿舍乱得就像个垃圾场。

    中科院的硕士无法自理生活,无法适应社交环境被劝退?

    说出去都是让人不可置信的程度。

    甚至有人说魏永康就是现代版的“仲永”。

    曾雪梅丝毫没有发现,自己对儿子的爱已经变质了。

    她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极点,可为什么儿子还是这么不争气?

    那之后,她一直都没有和儿子说话,回到家后,她甚至不愿意见人,因为她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。

    而魏永康,一度被寄予厚望的“神童”,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压力。

   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除了读书和玩电脑,与世隔绝。

    曾雪梅更生气了。

    气头上的她指着儿子大骂:

    “学习都学不好,你还能干什么,你怎么不去死啊?!”

    一时间,魏永康失去了前进的动力,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。

    母亲的爱,原本是温暖的港湾,却因为过度的控制和期望,成了束缚魏永康的枷锁。

    事后,曾学梅深感自责,她知道是自己宠溺的教育方式害了儿子。

    她决心让儿子学会独立,魏永康也开始努力学习如何照顾自己和家人。

    经过这次重大打击后,魏永康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。

   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,魏永康逐渐适应了正常人的生活。

    还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学业,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。

    毕业后,魏永康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,结婚、生子。

    他不再是那个被捧在手心里的“神童”,而是一个平凡人。

    当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探亲时,他决定不再重复母亲的错误,让孩子自由成长。

    2021年11月9日,魏永康因病去世。

    结束了他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。

    其实,像魏永康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。

    比如,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中科大少年班的“三大神童”宁铂、谢彦波和干政,如今或选择隐退,或已销声匿迹。

    魏永康的故事告诉我们:

    家长的爱和教育方法,应该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,而不是桎梏他们的枷锁。

    教育不仅是学知识,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能独立生活、能面对各种生活挑战的人。

    这样,才算真正的成功。